close

剛才看了一下列出來1024日到目前看的電影,有點小小傻眼。 還挺多了!! 從香港回來出差後的忙碌至今,11部電影,24天內。 比起電影成癮者ya先生,我這只是小小食量大了點。

*台灣片-不能沒有你 
*日本片-醜女
*香港片-竊聽風雲、殺人犯 
*美國片-冰原歷險記3
*英國片-2009月球漫遊 
*法國片-渴愛俏寡婦、時尚女王香奈兒 
*丹麥片-誰怕女明星 
*保加利亞片-保加利亞天空下 
*羅馬尼亞片-警察,形容詞 
外加一部松本清張的日劇-夜光的階梯>>


我是那種商業電影餵大的小孩,如果不要太商業,也至少要明快的節奏和熱熱鬧鬧的場面。算擁有挺庸俗的電影品味,所以愛看的電影,應該就是很大眾化的那種。 
滿意外,最近幾個星期被餵了不少非商業片。一方面也是因為金馬影展的關係,一方面是ya很好養,沒有不看的片;這也是我不小心誤食一堆聽不懂語言的電影。

不過,歐洲片跟好萊屋片不太一樣,步調較慢,場面也較乾。 
應該說是兩大族群的文化及生活觀感不同,我認為電影就是綜合了各地文化、生活、人民素質及涵養的一項產業。 
要我們台灣人拍出像好萊烏那樣狗血又豐富的場面,一來沒錢,二來也可能市場性不足,要拍出歐洲那樣DEEPLY的片,可能像我們這種觀眾,耐心不夠就睡著了>我們台灣本土的電影有很特殊的氣質,同時因為我們是台灣人,所以對於台灣電影所呈現的東西較能感同身受,像是去年瘋狂熱映創下超高業績的海角七號,雖有好評負評,但,承認吧,你懂電影裡表達的是什麼~!

導演無非就是想將內心想表達的題材透過電影來與觀眾交流,至於交流到什麼程度,可能得視導演題材、手法、或觀眾的敏銳度而定了。 
說了半天,我建議想看一些探討內心較深入面的歐洲片或是人家冠上新銳導演之類的片子或是在XX影展的得獎片,請前一天睡飽飽,看電影前少吃一點東西,帶杯加冰可樂,也許可以帶個影伴兒。

這樣比較容易維持清醒好好看完整部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ollycomes 的頭像
    pollycomes

    周波利小姐

    pollycom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